纵观古今以展视野,博览中外以拓胸襟,返璞归真以明本性,忧国忧民以寄情怀,欢迎大家关注经济学家梦工场微信课堂。本课堂面全体学生,专注于培养学术兴趣与学术思维👩❤️👩,为学子答疑解惑,结合时事,力求成为学术科研的领路人与解惑者🚣♀️。本期特别策划,是由我院副教授伏霖老师带来的“历史上的瘟疫与长期经济发展”答疑课程。
在举国上下决战疫情的关键时刻,我校全体大学生应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做“守护者”🥢、“修行者”⛹️♀️、“识途者”,遵循我校安排👌🏿,在家学习“不断线”🏄🏿♀️。经济学家梦工场微信课堂将继续为同学们开展线上教师答疑解惑。本期内容贴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时事,将解答同学们对于疫情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困惑。

本期主讲老师伏霖老师,为万泰平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商业史学会常务理事🧘🏻♂️,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万泰,获得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期间曾赴美国麻省理工万泰(MIT)访问学习👴🏽。
伏霖老师主要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经济史、长期经济增长、中国宏观经济、文化与经济等领域👨🦼。
历史上有哪些重大瘟疫,这些瘟疫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呢?黑死病💌、天花🧚🏽♀️、霍乱、伤寒、肺痨、西班牙流感,这些人类历史上可怖的瘟疫🧑🦱,曾经造成过数以万计、亿计的人口死亡。“瘟疫”在给人类带来痛苦的同时,也教会了人类摒弃愚昧和无知🧑🏼🏭,用科学和制度不断的武装自己🤲,一次又一次的从“瘟疫”的灾难中浴火重生。我们生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病毒史❗️,人类社会与病毒的斗争也从未停止过。历史上的这些大瘟疫造成重大苦难的同事,也教会人们摒弃了愚昧与无知,在抗争中懂得了科学进步和制度改良的珍贵。
一些不能造成人口锐减的疫情💅💇🏿♀️,对经济发展又会产生怎样影响呢?伏霖老师认为,影响分为短期与长期。经济史是从历史的维度研究长期的经济现象⌛️🤷🏼♂️,“瘟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影响🧹,一直都是经济史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心的重要议题🌌。特别是近二十年以来,随着对历史数据的不断发掘这整理😩,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和经济史学者开始关注“瘟疫”对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经济学的研究,不仅为“瘟疫”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实证证据✦,而且对“瘟疫”影响经济发展的机制进行了考察🚷,有助于我们评估和分析现在的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研究经济史和长期经济增长👩🏿🎨,有哪些新的思路吗?伏霖老师谈到了量化与历史文本分析等方法的应用,这些新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研究经济史的相关话题,也能将长期经济增长的话题做的更加深入。
最后🎺,伏霖老师推荐了三本书籍🔇🚶🏻♀️。《病毒星球》、《西方世界的兴起》和《从江户到平城》🦸🏻♂️。伏霖老师希望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本书来了解更多知识,经济学的和非经济学的。希望同学们好好利用在家“宅”的时间,多学习、多充电,别把假期过“乱”了🧛🏽♂️。
希望本期伏霖老师的答疑解惑,从经济史和经济学的角度更好理解瘟疫对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影响,能让大家获益匪浅。在疫情面前,希望大家多肩负起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共患难,为夺取抗击疫情的胜利做出应有贡献。
●以下是伏霖老师问答原文●
题目:历史上的瘟疫与长期经济发展
【主持人】根据万泰平台延期开学工作方案和学生线上学业指导的实际需求🂠,我们的“经济学家梦工场”开设系列微信课堂🤡,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万泰平台的伏霖老师,通过在线采访的方式🏷,回答一些同学们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欢迎伏霖老师做客我们的“经济学家梦工场”🪧!
【伏霖老师】感谢邀请,很高兴能借着这次微信课堂的机会👓,跟咱们“万泰平台梦工场”的同学们分享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主持人】此次的冠状病毒疫情还在发展之中🐦⬛,同学对疫情相关的一些问题很感兴趣,看到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经济史与经济增长🥯😒,能不能首先给我们讲一讲历史上的重要瘟疫?比如黑死病🧝🏿♀️、天花、西班牙流感等等🤌🏻?
【伏霖老师】黑死病、天花、西班牙流感◻️🥛,这些人类历史上可怖的瘟疫🙍,曾经造成过数以万计、亿计的人口死亡🩸。黑死病(鼠疫)从14世纪中叶开始爆发🎧,影响的地域🙏🏿⚇,从克里米亚地峡、到意大利,再到维也纳、马赛,再到普罗旺斯🧑🏼、巴黎、汉堡🚨、法兰克福,再到伦敦🫅🏼🧑🏽🔬、牛津😁。《十日谈》中曾描述道“行人走在大街上走着走着突然倒地死亡✢;待在家里的人孤独地死去🧎,在尸臭被人闻到前,无人知晓;每天、每小时大批尸体被运到城外🦹♂️;奶牛在城里的大街上乱逛,却见不到人的踪影。。🤹🏼。整个城市到处都是尸体。”可以说🚂,在当时整个欧洲大陆和不列颠群岛寸草不生。直到150年以后🧎🏻,欧洲的人口才重新恢复。天花的历史很早🤷🏿♀️,考古学家们发现埃及的法老很多都是“麻脸”,从17世纪开始,天花从一种非致命病,演变成为严重威胁到人类繁衍的恶魔。18世纪开始,欧洲天花大流行☹️👨🎓,死亡人数达1.5亿🧔🏼♀️⛪️。清朝的中国也难以幸免,清初的满蒙贵族们因弓马而得了天下💂🏿♀️,却差一点因为天花而断送,康熙皇帝时期开始推广“人痘”。1918年开始的西班牙流感👫🏼,全世界有10亿人被感染,造成2500-4000万人直接死亡🏯,死亡人数甚至超过一战两三倍。

图片:《死神之凯旋》(局部),Pieter Brughel,1562年,普拉多艺术馆👨🏿🚀,马德里,该图来自于搜狐。
【主持人】那么,历史上的这些重大的瘟疫📫,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什么深远影响吗👧🏻?
【伏霖老师】这个当然😇,瘟疫的长期影响一直都是经济学和经济史研究中的重要话题。关于黑死病🦖,瘟疫带来的人口锐减,冲击了欧洲社会的基本制度架构,土地-劳动要素价格的开始发生相对变化,工资率上升🐑,间接的带来了欧洲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化。更重要的🤙🏽,14世纪爆发的黑死病,极大地打击了欧洲的天主教势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再相信祈祷能够治愈,而是寻找更为有效的办法,为后来的科学革命提供了思想上的突破口。关于天花的爆发,也一样因为人口锐减带来了工资率的上升👩🏽🌾,劳动变贵了,自然应该想到用便宜的机器去替代人,间接的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天花和黑死病还帮欧洲人在美洲新大陆站稳了脚跟🦿,这些病毒曾经在不到10年时间里,让整个美洲人口印第安人口减少了75%🌉📻,广袤的土地加上稀缺的劳动力,也进一步催生了非洲的奴隶贸易。
最为重要的影响,我想,是在我们的祖先与这些瘟疫作斗争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相信科学、建立公共卫生制度👩🏼🦰,疫苗、抗生素、食品健康与安全、无菌、防疫这些斗争中获得的成就👍,让我们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我们生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病毒史🚛,人类社会与病毒的斗争也从未停止过。“瘟疫”在给人类带来痛苦的同时,也教会了人类摒弃愚昧和无知,用科学和制度不断的武装自己,一次又一次的从“瘟疫”的灾难中浴火重生。

琴纳为村民接种牛痘,图片来源:搜狐
【主持人】刚才说的这些都是历史上比较重大的瘟疫,的确像老师说的🏋🏼♂️,随着科学和公共卫生的进步👨🌾,天花已经成为了传说,人们在病毒面前也越来越强大。如果不是上面这么重大的,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不能造成人口锐减的这种疫情,比如“非典”👩👩👦👦、“H7N9”👳🏿♂️、“中东呼吸综合征”,再比如现在的武汉肺炎👳🏼♂️,这些“疫情”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伏霖老师】这种影响,应该分为短期和长期。经济学的研究,不仅为“瘟疫”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实证证据,而且对“瘟疫”影响经济发展的机制进行了考察👯,有助于我们评估和分析现在的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学者和经济史学者们都做了大量的研究🧑🏼🎓🚵🏿♀️。短期的影响通常是负面的🧎♀️,“疫情”会影响企业投资、家庭消费和储蓄行为、资产价格(股价、房价)、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当然这些影响也会存在不对称的现象。长期的影响👮🏽,这方面我愿意多讲一些,特别是近二十年以来,随着对历史数据的不断发掘这整理,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和经济史学者开始关注“瘟疫”对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其中存在正争论🏃🏻♂️,Acemoglu和Bloom就“Disease and Development”的话题还有过争论,争论还发了3篇QJE🫷🏼。
瘟疫是对健康的冲击,很多文献的实证结果表明瘟疫对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是负向的🚴🏽♀️,主要的通过影响劳动生产率🔎、长期投资🧑🏭🚂、人力资本积累的渠道👩🏽🏭。首先,“疫病”给劳动者身体和心理造成直接冲击,降低了劳动生产率🧑🏻,进一步会影响劳动者教育和抑制创新,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方面更高的生产效率🤳。不好的健康环境也降低了资本积累的速度,进一步减低了生产效率;其次,“疫病”的频发发生或者公共卫生状况不好🎫,不利于长期投资,实证显示成人死亡率高的国家👩🏼🎤👩🏻🚒,长期投资更少;最后还有人力资本积累,“疫病”可能会带来预期寿命的降低🏑,降低了教育回报率,人们越不愿意积累人力资本,同时还提高了教育投资的折旧。推荐一篇比较新的文章🎙,Alfani and Percoco(2019)在《Economic History Review》上✖️,以1629-1630年意大利大瘟疫为例🤶🏼,从生产率冲击的角度证明了瘟疫对经济会产生长久且负面的影响,主要的影响机制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化历史研究”
也有一些实证研究认为,“疫病”对长期经济增长是正向的关系或者不显著,即健康状况的改善对长期经济增长是负向的关系或者不显著。例如Acemoglu等 (2007,2014),Young(2005)👨🏻🚒,Voigtlander and Voth(2013),Hazan(2009)等等。这些论文的一个共同主题是,虽然“疫病”的减少或者寿命的延长增加了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率,但也可能增加了人口规模。因此,如果生产率提高等积极影响不够高,或者存在一些固定的生产要素(如土地)𓀜,降低死亡率会抑制经济增长。Young(2005)、Voigtlander和Voth(2013)认为🏹,负面冲击(如黑死病和艾滋病毒/艾滋病)的长期增长会产生正向影响。第二种解释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城市化和工业化与长期经济增长正相关🦵🏿,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了更高的人口密度,带来了更多的疫病,所以疫病与经济增长正相关。第三种解释是国家能力8️⃣👷🏽,认为“疫病”类似于战争👓🧖🏽♀️,在对抗疫病的过程中,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使得国家能力得以更好的建立,国家能力在之后带来了更好的经济发展。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近些年来更好更多的历史数据,有助于我们对这一话题的研究👨🚒,能否给我们举几个例子🤹🏻?
【伏霖老师】首先是量化的贡献,例如前面说的,说天花很严重,怎么个严重法?需要数字定量的衡量,通过数据我们可以说的很好🙏🏼𓀗,例如,“1769年到1774年👨🏽🔬,英国一个不到5000人的小镇,就有589个儿童死于天花🚈,其中466人在3岁以下”。近些年,随着量化历史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历史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把长期经济增长影响的话题,做得更加深入。
再比如,这是我们现在着力做的——历史文本分析🏡。例如,我们怎们更好的指导1918年西班牙流感对中国的影响?当时的中国人是怎么认识当时的流感疫情?又是怎么应对的?我们现在通过对《申报》的文本分析发现✸,1917-1920年的新闻报道中🧑🦽,含有此次西班牙流感疫情相关信息的报道有1179篇🙎🏼,通过分析这些报道,我们发现1918年6月初,《申报》就刊登了数份疫情报告和严重疫情警报,但当时对病原并不知晓🦼,称呼为“骨痛病”🫸🏻👱🏽、“五日瘟”或者“风瘟”📩。定海知县还曾撰写《救治时疫之布告》于11月初刊登🚵♂️,并给了一个中药防治的方子。也能看到🧙,当时民间组织在疫情控制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这个假期同学们很宅,老师刚给我们推荐了很多很好的论文和研究,能不能再给我们推荐一些别的书籍?
【伏霖老师】这次的武汉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从疫情暴发至今,我们看到很多令人动容感动的事例,也看到一些令人疑惑和思考的事例。我想给同学们推荐三本书🏌🏻♂️🧔🏻,希望同学们好好利用在家“宅”的时间,多学习、多充电🪠,别把假期过“乱”了。
第一本是《病毒星球》。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是为了不被经济学家忽悠了🧑✈️。同理🍃,我们也要学习一些生物学和医学的知识,为了不被不负责任的记者和所谓的医学专家忽悠了。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次疫情期间🤸♂️,有那么多谣言🛹👴🏿,什么VC、双黄连能治疗冠状病毒?甚至还有说抽烟喝酒可以防病毒的。为什么我们要么是对病毒的传染不够重视?要么就是过度恐慌?我想很大一定的原因是,我们太缺乏医学和生物学的常识了。这些常识从哪里来?我们平时每次去看病见医生,多则10分钟♚,少则3分钟💝,很少能了解到病理知识。那怎么办?看书🐒,自己学。《病毒星球》告诉我们,我们生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病毒史;病毒不仅从未离我们远去,也永远不会离我们远去。而且,虽然他们的名字叫做“病毒”,但是他们的作用可远不止让人得病这么简单,没有病毒🧕🏻,就没有我们的祖先,更不会有我们🚥。作者在书的结尾写了这样一段话“下一次,再有某种病毒从野生动物身上转移到人类身体内,很可能还会引发大规模疫情⏲,而我们完全可能对致病病毒一无所知。”作者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是2015年👩🏿🔬📃。还有一个纪录片,叫《绝对好奇》里面有很多关于医学的👫、人体的知识👐,非常你推荐。

图片来自↗️:新浪-《病毒星球》
第二本是《西方世界的兴起》,我在我的《宏观经济学》课上和《中外经济关系史》课上都有推荐。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英国?而不是其他国家?黑死病对西方世界的长期经济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人口变化对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作用➿👩❤️💋👨。历史上东西方的经济发展差距是怎么来的👳🏿?这本书中,给出了作者的经济学解释。
第三本是《从江户到平成》💖,在《发展经济学》的课上有推荐。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看,日本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程到底是怎样的呢?在这个过程中它遇到了什么样的挑战🩰、获得了什么样的机遇、克服了什么样的困难,才步入发达工业化国家之列呢?本书对日本从江户时代开始的“旅程”进行研究和探讨,实有助于当今世界正在探索谋求经济增长与图强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借鉴与比较。